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中國國台辦於5日再增一名新任發言人港澳局局長張晗,這位長期參與港澳與兩岸基層交流的官員,首度登台即因「50人被取消台灣戶籍」一事發言,語氣強硬、火力十足。她批評台灣政府此舉是「剝奪台灣同胞正當權益的綠色恐怖」,引發輿論關注。
但對此,陸委會於(6)日明確回應,強調政府依法執行,是出於維護社會秩序與國家安全的必要措施,「我們希望陸配能在台安居樂業,但不樂見有人利用身份制度破壞台灣安全與秩序。」
新法上路:持中國證件者可遭廢戶籍、停健保、註銷護照
爭議的起點來自於內政部10月29日公告的《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修正案,並於10月31日正式生效。
新規明訂,大陸地區人民若要申請在台定居,除了原需提供「喪失大陸戶籍公證書」,還必須再繳交「未持有或已放棄大陸護照的公證證明」。此舉是為了確保申請人真正放棄中國身分、單一效忠於台灣。
內政部長劉世芳日前也指出,政府發現部分民眾同時持有中國護照或身分證,違反《兩岸條例》規定,因此依法取消其戶籍、健保與台灣護照資格。根據移民署資料,截至11月2日,共有50人遭廢止戶籍,其中包含16名陸配。
張晗首登場即批台灣 指控「綠色恐怖」
針對此事,有媒體在國台辦例行記者會上提問。新任發言人張晗強調:「台灣同胞申領大陸身分證件是其合法權利,相關資料依法受到嚴格保護。」
她隨後批評台灣政府的作法「完全是政治操弄」,並以一貫的強硬措辭指責:「民進黨當局剝奪台灣同胞正當權益,製造綠色恐怖,必將遭到台胞的堅決反對。」此番說法,延續了北京近年對台指控「政治打壓」的論述路線,但未提及雙重身分可能對兩岸法制與安全產生的矛盾問題。
陸委會回應:尊重守法的陸配 拒絕危害國安的例外
對於「綠色恐怖」的指控,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今日反駁,強調台灣政府並非針對陸配族群,而是依法行政。他說:「我們樂見每一位陸配在台生活安定、融入社會,但若行為涉及國家安全風險或違法利用身分制度,那就必須依法處理。」
梁文傑也指出,此次政策調整是針對個案,而非針對陸配整體,「不應被對岸政治化解讀。」
張晗的「首秀」:北京對台話語的延伸與測試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張晗上任國台辦發言人後的首次正式公開發言。她過去長期任職於港澳系統,熟悉統戰語言與基層聯繫,被認為是中共「對外話語年輕化」的代表人物。此次她選擇以「陸配戶籍案」開場,顯示北京刻意在對台輿論中強化「民間同胞受害論述」,延續「民進黨打壓台胞」的宣傳框架。
不過,在兩岸交流日趨敏感、國際政治氛圍轉變下,這類「話語操作」是否仍能影響台灣社會輿論,已相當存疑。實際上,台灣此次修法的關鍵,在於防堵「雙重身分」漏洞,強化居留制度透明性——這也是世界多數國家共同採取的安全機制。
從國安防線到身分認同 兩岸政策再現張力
這場看似行政技術的「戶籍事件」,本質上反映的,是兩岸在身分認同與制度主權上的角力。一方以「人民權益」為名,另一方以「國家安全」為由;兩者話語背後,其實都在回應同一個問題,在日益對立的政治氛圍中,「兩岸人民的生活邊界」要畫在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