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旗津拆船爭議落幕?高雄海洋局承諾不再續拆 報廢漁船將移往興達海基臨時廠

旗津拆船爭議落幕?高雄海洋局承諾不再續拆 報廢漁船將移往興達海基臨時廠

圖 /Google Maps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停擺半年的旗津拆船爭議,終於出現轉折。高雄旗津地區因居民抗議拆船污染與噪音,導致3家修造船廠自今年5月起全面停工,造成前鎮漁港近百艘報廢漁船堆積、港區幾近飽和。市議員陳麗娜今(7)日在議會要求市府明確表態:「旗津不應再成為拆船場!」

對此,高雄市海洋局長石慶豐正式回應,未來旗津將不再進行拆船作業,並透露中央已核定於「興達海基」設立臨時拆船廠,預計自2025年起逐步接手報廢漁船拆解任務,並於2027年前完成67艘船的處理。

居民抗議半年 旗津拆船廠成「港邊噪音源」

高雄旗津長年為漁業修造重鎮,但由於腹地狹小、緊鄰民宅,「半水半陸」作業型態長期引發居民不滿。
自漁業署推動遠洋漁船減船計畫以來,高雄地區約80艘大型大釣、魷釣船須報廢,然而旗津區三家拆船廠拆解頻繁,導致噪音、廢水與垃圾問題惡化

居民自5月起多次向市府陳情,並封路抗議,最終迫使拆船作業全面停擺長達半年。但也因此,近百艘待拆漁船被迫暫置前鎮遠洋漁港,港區堆滿報廢船,甚至影響秋刀魚出貨,讓漁民與業者叫苦連天。

議員要求明確時程:「一個月內完成拆除、不再擾民」

在今日議會質詢中,國民黨籍市議員陳麗娜強調,前鎮港應發揮漁港調度功能,而非成為廢船堆置區。
她批評,「旗津腹地狹小,距離民宅僅一條八公尺馬路,拆船過程噪音與汙水直接影響居民生活。」

陳麗娜要求海洋局做出三點承諾:
1️⃣ 一個月內完成現有待拆9艘漁船處理。
2️⃣ 拆解期間不得再擾民、影響環境。
3️⃣ 未來旗津全面禁止拆船,將業務移往興達海基。

海洋局:環境不宜再拆船 未來轉移至興達海基

海洋局長石慶豐回應指出,旗津中洲拆船廠距離住家僅8公尺,確實不符合環境規劃原則,「居民每天聽到切割聲、聞到油漆味,任何人都難以忍受」。

他強調,市府與中央已完成協調,依照航港局政策,未來將全面轉移拆船業務至興達海基臨時拆船廠
該處位於海洋產業專區內,由漁業署租用至明年10月,行政院也已核定約7,000多平方公尺基地,用於建置環保規範更嚴謹的拆船場。

屆時,將採「封閉式拆解系統」與「廢水循環處理」模式,避免污染再度影響海洋環境,並於2027年前完成67艘報廢遠洋漁船拆解。

從旗津爭議看「綠色漁業」的兩難

旗津拆船事件,是高雄在漁業轉型與環境永續間的縮影。一方面,老舊漁船報廢是產業升級的必經之路;但另一方面,漁船解體所衍生的噪音與汙染問題,卻讓居民長期承受環境負擔。

這次事件的結局,象徵高雄從「漁業重工時代」逐步走向「綠色海洋治理」的新階段。未來拆船轉往興達,不只是空間搬遷,更是產業與城市共生模式的考驗。如何兼顧漁民生計、地方經濟與生態保育,將成為市府下一步的政策關鍵。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