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季節邁入立冬,台灣卻可能再度迎來颱風警報。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目前正於菲律賓東方海面增強並朝台灣逼近,氣象署預估,下週一至週三(11日至13日)將是颱風最接近台灣的時候,不排除登陸本島,為今年秋冬交界帶來一場非典型的風雨考驗。
根據中央氣象署歷史資料顯示,雖然11月發出颱風警報並不罕見,但過去58年間,僅有1967年的「吉達颱風」曾在11月正式登陸台灣本島。若鳳凰最終登陸,將改寫超過半世紀的紀錄,成為近60年來首個在11月侵台的颱風。
11月颱風少見但非絕無僅有 氣候暖化讓「颱風季延長」成常態
根據氣象署統計,自1958年至今,共有19個颱風在11月期間接近台灣並發布海上或陸上警報。僅去年(2024年)11月,就曾出現康芮與天兔兩個颱風,但兩者颱風中心皆未登陸本島,僅為外圍環流影響台灣東部與北部地區。
氣象專家指出,過去颱風旺季多集中於7至9月,但近十年明顯有延後趨勢。海水溫度偏高,使得太平洋西部的熱帶擾動持續活躍,也讓颱風生成期「季節性模糊化」。若鳳凰颱風真的登陸台灣,不僅是統計紀錄的突破,也反映氣候變遷導致的熱帶天氣系統異常延長。
重溫歷史:1967年「吉達颱風」11月唯一登陸台灣的風災
時間回到1967年11月,吉達颱風(Typhoon Kit)從太平洋生成後一路西進,在花蓮登陸並橫越中部山區,於台中新竹之間出海。儘管當時颱風登陸後迅速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但仍造成花蓮地區嚴重災情,河川暴漲、道路中斷、數十戶民宅毀損,是台灣颱風史上少見的「深秋風災」。
氣象專家分析,當年吉達颱風與現今鳳凰的生成路徑相似,同樣受太平洋高壓西退與東北季風交互影響。這也意味著,鳳凰颱風若北轉靠近巴士海峽,其路徑與影響區域都將與1967年情形相近。
氣象觀察:鳳凰颱風「非典型侵台」恐成氣候異象指標
氣象署預報員指出,目前鳳凰颱風結構穩定,且海溫達29至30°C,有利於其持續發展。預測未來三天將往西北西移動,下週一接近呂宋島北方,下週二、三進入巴士海峽至台灣南方海域。
若北轉角度較大,不排除登陸花東地區或掃過台灣南部的可能性。目前各國模式對登陸與否仍有分歧,但多數模擬顯示,鳳凰在接近台灣期間將帶來顯著的降雨與長浪,北部與東半部最受影響,中南部亦可能出現局部豪雨。
專家提醒,即使不登陸,鳳凰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也可能造成沿海風浪增強與豪雨疊加的風險,應提早防範山區坍方與低窪淹水。
11月的颱風,不只是氣候的異常,更是警鐘的迴響
台灣向來以「防颱」聞名,但面對氣候變遷,颱風的時間與型態都在改變。過去的「颱風季」概念已逐漸失效,暖海現象讓11月、甚至12月仍可能出現具威脅性的熱帶氣旋。
鳳凰颱風不只是天氣事件,更是一面鏡子。它映照出台灣防災體系是否能適應「延長的颱風季」、城市排水與防洪設計是否足以應對極端氣候。當氣候的規律被打亂,人類的應變力才是新時代的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