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財經央行黃金神秘堡壘曝光!新店山區「文園金庫」重兵守護 1兆6千億國家資產深藏山洞中

央行黃金神秘堡壘曝光!新店山區「文園金庫」重兵守護 1兆6千億國家資產深藏山洞中

示意圖 /depositphotos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在新北市新店通往烏來的蜿蜒山路間,有一處外人難以察覺的神秘禁地「文園金庫」。這裡不是觀光景點,也不是軍營,而是中央銀行守護國家黃金儲備的最高機密地點。自1950年代啟用以來,這座金庫默默守護著國家金融安全,直到1990年代媒體首度揭露,它才逐漸從迷霧中現身。

即使如今已被外界知曉,但「文園金庫」的內部樣貌、運作機制仍鮮為人知,層層防護與嚴密管控,宛如真實版的「國家寶藏」。

隱身山林數十年 外觀不起眼卻是台灣金融中樞的「心臟」

根據報導,「文園金庫」坐落於北新公路一帶,外觀樸實得幾乎與周圍山色融為一體。沒有招牌、沒有警示,只有鐵絲網與沉重的鋼門。一般人若從烏來方向開車經過,絕難想像這片樹林背後,竟藏著國家級金庫。

金庫採用山洞式結構設計,半地下化建築內部設有防爆鋼板、震動感應器與多重警報系統。進入金庫必須通過五道關卡,每一扇門都需要專責人員「雙重授權」一人持鑰匙、一人掌密碼,任何單一人員都無法獨自進入。

整個金庫的開關、監控、溫度與濕度控制均由電腦精密操控,中央銀行亦派員24小時輪值。金庫外圍,則由超過百名憲兵駐守,構成一層不容逾越的安全防線。

黃金運輸如影行動 憲兵荷槍護衛、夜深才敢出動

據了解,央行運送黃金的任務堪稱「國家級機密行動」。每次調度,皆在深夜進行,並由荷槍實彈的警力全程護航。行車路線、時間、押運人員皆高度保密。整個過程嚴謹到近乎儀式,每一步都蘊藏著對國家資產的極致敬畏。

有前任官員透露,這些黃金被視為「新台幣的定海神針」,象徵貨幣價值的穩定與信任基礎。只要金庫安在,新台幣的信用就不會崩塌。

從中國遷台到美國購入 半世紀累積1兆6千億黃金儲備

外界多以為文園金庫中的黃金,全是隨政府遷台時攜帶而來的「國寶」,事實並非如此。據中央銀行內部資料,早期從中國運來的黃金僅占極小比例,真正龐大的黃金儲備,主要是自1950年代起央行陸續向美國購入,用以建立新台幣的國際信用。

根據1990年代立委視察報告,早在1993年,金庫內的黃金儲量已達421公噸。截至最新統計,央行現存3162萬盎司黃金,市值高達543.64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6788億元)。這筆驚人的國家資產,正靜靜安睡在新店山裡。

歲月侵蝕下的黃金光澤 歷史與榮光並存

不過,那些早年自中國遷台的黃金,多為低純度的金條。長年儲放於潮濕的山洞中,表面早已失去光澤,部分甚至出現鏽蝕痕跡,與人們想像中「閃閃發亮」的金條截然不同。

但對央行而言,這些金塊的價值不在外表,而在其象徵的金融穩定與歷史意義。它們記錄著台灣從戰亂到穩定的過程,也代表了金融體系的信任基石。

金庫的存在,不只是守護黃金,更是守護信任

「文園金庫」不只是金屬的儲藏室,更是台灣金融穩定與國家信任的象徵。它的存在提醒我們,一國貨幣的背後,除了數字與政策,還有一段被時間與保密層層包裹的歷史。

在AI、加密貨幣與數位金融盛行的時代,這座埋藏在山裡的金庫,宛如一個時代的見證者。
它沉默而堅定地守護著,那份屬於國家的底氣。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