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當特斯拉的 Optimus 已能在工廠搬運物料、亞馬遜的機器人穿梭倉儲、輝達以「物理AI」構築機械智慧的邊界時,蘋果(Apple)也終於出手。
根據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蘋果正加速推進人形機器人研發,並將其視為下一個「戰略級核心產品」。報告指出,蘋果人形機器人事業在 2040 年前的年營收有望突破 1,300 億美元,市占率約達 9%,規模足以重塑全球科技版圖。
分析師 Erik Woodring 直言:「蘋果擁有無可比擬的生態優勢與硬體整合能力,它不見得要當第一個出手的人,但往往是最後贏的人。」
從「AI潛行者」到「機器人先鋒」:蘋果的戰略換軌
報告指出,蘋果已將人形機器人業務從 AI 團隊移交至硬體工程部門,象徵產品化時程正式啟動。內部專案代號「Project Titan R」,其首款產品據傳將是一款具備協作與服務能力的「桌面型機械臂」,預計最快 2027 年問世。
這不只是原型機,而是蘋果在新硬體週期的試探性出擊。不同於自駕車專案的保守態度,這一次蘋果似乎已決心讓 AI 走出螢幕、走入現實世界。
生態優勢成最大武器 Apple Intelligence 與 M 系列晶片構築「感知中樞」
摩根士丹利分析指出,蘋果的強項不在「率先造出機器人」,而在於其能打造「最聰明、最自然」的人機互動體驗。目前蘋果擁有 1,300 億美元現金儲備與23 億台活躍裝置,這意味著一旦蘋果推出人形機器人,將能迅速融入 iPhone、HomePod、Vision Pro 等生態系,形成人類生活的智慧閉環。
隨著 「Apple Intelligence」 生態逐步佈署,加上蘋果自研的 M 系列晶片 在算力與能效上的領先優勢,其機器人將能具備視覺辨識、語音理解與行為決策等高階能力。這意味著未來的蘋果機器人,可能不只是冷冰冰的金屬,而是一個能以 Siri 溝通、理解環境、主動協助的「智慧助理實體化」。
AI硬體新戰場開啟 科技巨頭全面進入「人形時代」
蘋果的動作,代表全球科技產業正跨入新的賽局。特斯拉執行長 馬斯克(Elon Musk) 曾直言:「特斯拉未來八成價值將來自人形機器人。」亞馬遜則在倉儲及家庭應用場域持續試驗人形協作系統。而鴻海與輝達宣布,將於 2026 年在美國休士頓推出搭載 Jetson AGX Thor 平台的 AI 機器人。
輝達執行長 黃仁勳 更預言:「人形機器人將成為下一個兆美元級產業。」如今蘋果加入戰局,意味這場「AI具象化革命」正式全面爆發。
這不是新的 iPhone 而是「新的時代」
蘋果的歷史,幾乎是一部科技演進史。從 iPod 改變音樂消費方式、iPhone 重塑通訊生態,到 Vision Pro 開啟空間運算時代,每一次產品問世,都在重新定義人與科技的關係。
如今,蘋果若能將生成式 AI、影像感知、語音互動與機械控制整合於一身,勢必將再度掀起新一輪人機互動革命。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Woodring 緩緩總結這場變革的意義:「這不只是蘋果的新產品,而是人類科技的新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