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百年企業大同(2371)近來動作頻頻,繼啟動北市中山北路總部土地資產開發後,如今再傳重磅消息,大同位於桃園大園、占地高達17萬坪的超大型廠區,正規劃與國內外科技巨頭合作,打造耗資數百億元的AI資料中心園區。這座廠區因「地廣且緊鄰全台最大發電廠」的獨特條件,被外界視為AI產業鏈上最具戰略價值的潛力基地。
大同公司證實,目前確有多家國際級科技大廠洽談合作,雙方正就資料中心開發、能源管理與電力配置等細節進行深入磋商。業界人士直言:「大同正準備讓百年重電老將,與AI新時代的算力需求正面接軌。」
地利之便:緊鄰全台最大電廠 「電力即戰力」成AI時代新黃金法則
大同大園廠區的優勢在於地理位置。廠區不僅鄰近台灣汽電共生廠,更距離全球第四大天然氣發電廠,台電大潭電廠僅約18公里。這樣的距離意味著可在短時間內取得穩定且高壓輸電資源,減少電力傳輸損耗與基礎建設成本,對AI資料中心而言是無可取代的「電力底氣」。
根據台電最新資料,大潭電廠八、九號機組全面上線後,裝置容量將達754.4萬瓩、年發電量約372億度,穩居全台最大電廠寶座。能直接共享這條電力命脈的工業基地,在台灣極為罕見,也讓大同大園廠成為國際科技巨頭眼中的「AI能量特區」。
產業轉向:從重電製造到AI基礎設施 大同迎來百年轉骨
法人指出,大同此次布局,不只是單純的資產活化,而是「重電 × AI」跨時代整合的里程碑。AI資料中心的建設,對電力、冷卻系統、變壓器穩定性要求極高,而這正是大同的強項。
大同長年深耕變壓器、開關設備與能源系統,具備從發電、輸電到電力管理的一條龍製造實力。同時,旗下大世科與群曜數位科技在系統整合(SI)與數據中心機房設計上具備專業技術,能提供「硬體到軟體」的完整方案,從電力配置到伺服器管理,一站式服務讓國際大廠能迅速進駐、啟用AI運算中心。
「AI時代的基礎建設,已不僅是晶片,而是電力與空間。」業界專家分析指出:「大同這次扮演的角色,是為AI鋪設『能源與土地的高速公路』。」
產業趨勢:從東元×鴻海到大同×科技巨頭 AI資料中心成新顯學
值得注意的是,這波AI浪潮正在改寫傳統重電產業的角色。繼東元與鴻海透過換股結盟搶進AI市場後,「科技大廠攜手重電老牌」的合作模式成為業界新趨勢。AI資料中心對供電穩定度與能效要求極高,過去以資訊科技(IT)為核心的企業,如今紛紛尋求具備能源與工程底蘊的合作夥伴。
對大同而言,這不只是一次業務轉型,更是重新定義企業價值的關鍵契機,從電力設備製造商,蛻變為AI世代的「能源基建供應商」。法人預估,若合作案順利成形,AI資料中心的長期訂單金額可望超越中山北路總部開發案,將成為大同未來營運成長的重要動能。
AI時代的電力競賽:誰擁有電,誰就掌握未來
AI的運算革命,正在讓「電力」成為新一代科技競爭的核心資源。從輝達(NVIDIA)到微軟(Microsoft)、Google,每一個AI超算中心背後,都是數以億計度電的支撐。在台灣,都市土地稀缺、電網佈局複雜,使得像大同大園這樣「地廣又靠電廠」的基地,成為戰略級資產。這不僅是企業競爭力,更攸關台灣能否在全球AI基礎設施鏈中占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