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編輯部
在亞太區域地緣戰略角力日趨激烈的當下,海洋外交成為臺灣強化國際存在感的關鍵戰場。第5屆亞太經濟合作(APEC)海洋相關部長會議(AOMM5)近日於韓國舉行,臺灣雖非正式會員,卻藉由與友邦帛琉的高層會晤,另闢外交縫隙,在國際海洋治理舞台上發聲。
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率團與帛琉農漁暨環境部部長Victor會面,雙方就海洋保育、藍色經濟、海洋安全等核心議題深入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面不僅聚焦當前海洋政策合作,更以象徵性極強的南島帆船「Alingano Maisu號」航行為引,串聯海洋文化與外交行動,形塑「文化即戰略」的新型合作樣態。
這艘由帛琉出發的傳統帆船,預計5月8日抵達蘭嶼,展開與東海岸原民部落的交流航程。管碧玲強調,當南島子民的帆影再次出現在臺灣海域,「我們將以最隆重的儀式迎接」,這不僅是一場文化重逢,更是一場對海洋連結與區域和平的集體召喚。
事實上,臺帛關係近年來持續升溫。從去年賴清德副總統訪問帛琉、與總統惠恕仁共同登上雲林艦見證雙邊海巡合作,到帛琉部長出席臺灣舉辦的印太海洋論壇分享減塑經驗,雙方在安全與環境領域互動頻繁,逐步鞏固區域戰略夥伴地位。

在本次韓國會議場邊,臺帛雙方也達成多項具體共識,包括藍碳推動、海洋AI應用、珊瑚疾病與大型藻類治理等前瞻計畫,對應氣候變遷下的海洋韌性挑戰。此外,打擊IUU非法漁業與拓展海洋觀光、永續漁業,也成為雙邊合作重點。
更具前瞻意義的是,雙方倡議建立定期對話機制,邀請理念相近國家共組「海洋夥伴聯盟」,試圖在美中競逐印太主導權之際,打造以民主、自由、永續為主軸的第三條路。
從文化到外交、從保育到安全,臺帛關係正從傳統邦誼邁向策略聯盟。正如管碧玲所形容,兩國宛如南島海域兩端的燈塔,在無垠太平洋上彼此呼應、共同照亮前方航道。當「海洋無界、文化永傳」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可落實的外交實踐時,臺灣也在這片蔚藍中,找到了自己的國際定位與發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