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國際重返國際海洋舞台!台灣挺進APEC釜山部長會議 管碧玲率團強勢發聲

重返國際海洋舞台!台灣挺進APEC釜山部長會議 管碧玲率團強勢發聲

管碧玲主委與美國代表團團長Murray大使會面(圖/海洋委員會)

中華雲新聞網/編輯部

在全球邁向氣候轉型與地緣風險升高的雙重夾擊下,2025年亞太經濟合作(APEC)海洋部長會議(AOMM)於4月30日至5月1日,在韓國釜山重新啟動。這是自2014年以來首次重開的海洋領域高層對話,也標誌著一場以「海洋為未來基礎」的全球治理轉向。臺灣由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率團出席,全程以英文發言,展現我方積極參與區域治理、以專業接軌國際的姿態。

這不僅是我國海委會自2018年成立以來首度出席APEC專業部長級會議,也突顯出海洋事務在國際政治與經濟版圖中的升溫趨勢。在全球陸地資源壓力日增、海上議題成為下個治理前沿的此刻,臺灣的積極參與,展現出將「海洋」從過去的邊陲議題,提昇為區域安全與永續發展關鍵的戰略眼光。

台灣海洋政策國際接軌 密集會談凸顯外交韌性

本次會議吸引19個經濟體代表齊聚釜山,議題涵蓋藍色經濟、氣候韌性、智慧監測與海洋廢棄物治理等多項關鍵領域。管碧玲主委於兩日會期中完成7場雙邊會談與超過10場場邊交流,密度與強度可比外交「鐵人賽」,顯見臺灣爭取話語權的積極作為。特別是在與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的雙邊對話中,針對先前合作停滯議題獲得明確進展,展現臺美海洋合作的韌性與延展性。

在與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代表交流過程中,臺灣也藉機了解各國在海洋保育與韌性治理的進展。加拿大推動海洋保護區(MPA)擴張至25%目標,為「30×30」全球願景鋪路,也成為臺灣未來政策參照之一。管主委明確指出,我方在推動保育政策時,更重視原住民族與漁民的參與與權利,走出一條融合環境與社會正義的海洋治理路徑。

管碧玲主委(後排中)與APEC經濟體代表同框合影(圖/海洋委員會)

數位防災成臺灣外交新亮點 南向技術輸出獲關注

呼應此次會議主題「航向永續未來:連結、創新、繁榮」,臺灣特別提出智慧防災系統作為貢獻方案。過去透過新南向政策,已協助東南亞建立逾百座災害預警監測站,整合AI與大數據分析進行颱風、暴潮等沿岸災害預測。這不僅是一種科技輸出,更代表臺灣在區域防災網絡中的角色從「被動防禦者」轉為「積極建構者」。

此外,我方也提出支持韓國所倡議的《海洋韌性強化路徑圖》,並建議納入更多實務合作計畫,呼應《APEC 2040太子城願景》,強化區域海洋治理的制度化進程。

面對混合威脅 臺灣強化海域安全科技應變

針對海洋安全日益面對的「灰色地帶」挑戰,管碧玲也明確指出,臺灣觀察到近年有外籍可疑船隻頻繁逼近我國海域,涉及偵蒐、干擾海底電纜等複合行動。臺灣已啟動跨部會協作、科技預警與行為分析並進的防衛系統,以維護航道與國際海底基礎建設安全。

她在會議上堅定表示:「我們有韌性,因為我們必須如此。」在極端氣候與區域安全不確定性升高的全球海洋現實中,臺灣不只是守護者,也是行動者與合作者。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