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中鋼示警:資產管理不只服務富人 綠債與ETF可成企業轉型關鍵籌碼

中鋼示警:資產管理不只服務富人 綠債與ETF可成企業轉型關鍵籌碼

圖 /高雄市政府新聞局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部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雖以高資產族群為核心對象,但中鋼財務部門副總經理楊岳崑提醒,企業在這波資產管理發展熱潮中,絕非局外人。他主張,企業應積極設計具轉型意義的金融商品,從綠債、轉型債到類ETF的組合型產品,不僅能吸引高資產投資人,也能為企業自身淨零轉型提供關鍵資金動能。

在《工商時報》主辦的「壯大資產管理,迎向黃金年代」論壇中,楊岳崑指出,中鋼多年來深耕穩健投資,尤其在員工持股信託方面成果斐然。據統計,目前已有約9,000名中鋼員工具資格參與持股信託,參與率超過九成,透過公司20%至30%的回饋機制,更成為員工退休後的「第二桶金」。

楊岳崑透露,如果一位員工自40年前持續參與信託,認購持股完整,退休時恐已累積多達400到500張中鋼股票。這樣的長期回報策略,證明穩定型資產配置的力量,也成為企業留才的隱性福利。

企業產品設計應與資產管理接軌

談及亞資中心的潛力,楊岳崑直言,企業若只將資產管理視為金融業的專屬業務,將錯失巨大轉型契機。他指出,企業可以藉由發行綠債、轉型債等,切入永續議題,同時吸納高資產客群的資金。在產品設計上,也可推出結合多項標的的「一籃子型商品」,如ETF,讓投資人分散風險、穩定收益,企業也能從中取得轉型所需的中長期資金。

他也強調,企業之間不必各自為政,透過合作與聯盟,打造具有結構性設計與收益保證的金融商品,將更具市場吸引力。

非上市企業也可入列投資標的?

楊岳崑進一步建議,政府在推動亞資中心時應聚焦「架構設計」而非「過度規範」。他以中鋼與外商合資設立的風電場為例,儘管具穩定報酬,卻因非上市公司而難以對外釋股。他呼籲,應檢討亞資中心的投資機制,讓這類具潛力但未公開發行的企業,也能被納入高資產客群的資產配置清單中。

呼籲放寬客群門檻 擴大資金池

「亞資中心若能放寬對投資人的財力標準,資金來源將更加多元,也更能落實支持企業轉型、創新與永續經濟。」楊岳崑認為,高資產雖是起點,但不應是終點。隨著台灣邁向綠色金融與資本市場深化,放寬限制才能真正為企業創造活水,也為投資人帶來多元選擇。

台灣的資產管理制度若僅服務超高淨值族群,恐與「全民金融素養提升」背道而馳。企業在其中若能善用工具設計、聚焦永續發展,並透過政策助力納入非上市潛力企業資源,不僅能活絡市場,也讓資產管理不再只是財富的「集中遊戲」。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