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財經【財經焦點】台美關稅20%疊加效應衝擊傳產 政院挨批延遲公布資訊、黑箱談判疑雲再起

【財經焦點】台美關稅20%疊加效應衝擊傳產 政院挨批延遲公布資訊、黑箱談判疑雲再起

圖 /depositphotos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美國對等關稅新制8月7日正式上路,台灣出口美國的產品關稅負擔遠超先前預期。原本業界以為對等關稅稅率是20%,但實際上必須在原有的「最惠國待遇」(MFN)關稅基礎上再加徵20%,導致最終稅率大幅飆升。例如我國工具機原MFN稅率為4.7%,疊加後達24.7%。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直到8日晚間才正式對外證實疊加計算方式,引發在野黨強烈批評,指責政府延遲公布關鍵資訊,讓產業在政策生效後才「後知後覺」。

衝擊不只2成 傳產首當其衝

雖然台灣對美出口的平均關稅約2.4%,但這是因為資通訊及電子產品享零關稅而被拉低。傳統產業的實際稅率原本就偏高,如紡織品10%至20%、塑橡膠3%至6%、自行車5.5%至11%,再加上20%的對等關稅,等於雙重打擊。

行政院4月曾對外表示,將提供金融支持、拓展新市場、促進產業升級及穩定就業等配套,但在出口商眼中,真正的挑戰是政策落地後的時間差與資訊落差。

國際談判落後 日本早一步爭取修正

美國7月31日最新行政命令明確指出,大多數國家都須在原MFN關稅上加徵對等關稅,不同國家的加徵比例從10%到39%不等。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已由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親赴華府爭取修改命令,傳出美方已答應取消疊加計算。反觀台灣,何時與美方重啟談判仍是未知數。

政治角力與資訊透明的落差

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直言,政院拖延到周五晚上才公布完整稅率計算方式,形同刻意隱匿,讓業界無法提前布局,批評賴政府「沒有最黑箱,只有更黑箱」。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則形容,產業如同在短時間內連挨兩拳,已擬好的因應措施被迫推翻重來。

台灣談判戰略需加速轉型

從國際談判節奏來看,日本、韓國等貿易大國都已快速展開修正或爭取減免的行動,台灣卻在資訊釋出與談判節奏上明顯落後。除了產業衝擊外,真正需要檢討的是政府與企業之間的資訊落差,以及面對重大貿易政策時的透明度與危機應對速度。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背景下,這不只是一次關稅的衝擊,更是對台灣經貿談判實力與政治溝通能力的壓力測試。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