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國際美對台課徵「20%+N」對等關稅 產業憂失業潮 政府應對壓力倍增

美對台課徵「20%+N」對等關稅 產業憂失業潮 政府應對壓力倍增

圖 /depositphotos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美國宣布對台灣多項出口產品課徵「20%+N」對等關稅,衝擊波正迅速擴散至工具機、機械、資通訊、扣件、腳踏車、紡織成衣等傳統產業,甚至農漁業也恐遭波及。雖然傳產僅占出口總額兩成,但養活了全台八成勞工,一旦政府缺乏快速應對,短期內恐出現產業外移與大規模失業潮

勞工團體示警:三大訴求防止失業潮

全國總工會直言,許多傳產勞工已處在產能外移與接單縮減的壓力之下。為此提出三大政策建議:

  1. 持續與美方協商降稅,爭取稅率緩衝期。

  2. 對受影響產業勞工提供補助與轉型支持,簡化失業及無薪假補貼申請。

  3. 穩定匯率,減輕出口成本與匯兌損失。

全總指出,部分工業區已出現廠房拋售潮,模具與製造業產能加速轉往越南,汽車電子、橡膠、螺絲等外銷訂單下滑,甚至有企業計畫裁減中高齡員工,對地方就業市場衝擊尤為明顯。

工商團體:四大行動 資訊透明是關鍵

工商協進會則呼籲政府立即整合關鍵資訊,並提出四大行動方案:

  1. 召開跨部會與產業說明會,明確解釋疊加關稅的計算方式。

  2. 公布受影響產業與產品清單,讓業者即時評估風險。

  3. 提供針對不同產業的具體稅率範例,方便制定因應策略。

  4. 建立單一且高效率的官方諮詢管道,避免企業在多頭窗口間耗損時間。

業界批台灣稅率劣勢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表示,與日、韓等競爭對手相比,我國出口至美國的關稅負擔依然過高。以輸美工具機為例,日、韓在自由貿易協定下享有零關稅,即便對等關稅為 15%,實際負擔仍低於台灣目前「暫時性 20% + 原有 4.5%」的稅率,差距近 10 個百分點,競爭力明顯受限

來自彰化水五金產業的聲音也指出,對等關稅必須與其他國家計算方式一致,並且避免台幣持續升值,否則兩個月內各項負面效應將快速浮現。

政策反應速度將決定產業存亡

這場關稅衝擊不僅是關稅數字的較量,更是一場產業韌性與政府應變能力的考驗。短期內,若缺乏降稅協商成果與有效的勞工安置政策,中小企業恐因成本壓力提前轉移產能,進一步壓縮國內就業市場。
中長期而言,台灣必須加快與主要貿易夥伴的FTA談判,並同步推動產業升級與市場多元化,才能擺脫對單一市場與單一產品結構的依賴。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