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政治罷免戰失利!林思銘、羅明才守住席次 專家揭藍白合作關鍵

罷免戰失利!林思銘、羅明才守住席次 專家揭藍白合作關鍵

圖 /立法委員 林思銘 臉書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大罷免第二波投票落幕,國民黨籍立委林思銘(新竹縣第二選區)與羅明才(新北市第十一選區)順利守住席次,未被罷免。此次結果突顯藍營在基層的組織力,加上藍白合作的助力,讓罷團攻勢難以突破藍營既有盤面。

銘傳大學廣電系主任杜聖聰分析,新竹縣藍大於綠的結構優勢,讓林思銘在罷免挑戰中具備天然防禦,國民黨基層的強勢動員更使罷免行動轉化為投票率提升的催化劑,最終回歸組織票盤戰。他指出,雖然民進黨與時代力量積極介入,並主打林思銘問政力不足的地方議題,但罷團受限於資源不足、後勤支援有限,加上內部分歧導致動員疲態,未能有效擴散選民不滿情緒。

同樣地,在新北市新店選區,8連霸立委羅明才也展現「在地深耕」優勢。地方人士指出,羅明才除了長期經營基層,還獲得白營支持,並透過社群直播進行宣傳,結合陸戰與空戰策略,進一步鞏固支持基盤。

面對罷團以「黑二代」與父親羅福助相關爭議作為攻擊主軸,羅明才選擇冷處理,僅以簡短回應應對,成功降低議題延燒效應。熟悉大新店選情人士認為,這類爭議早已在過往選戰多次檢驗,缺乏新鮮感,加上罷團內部分裂,最終聲勢難以延續。

這次罷免戰的失敗,再次顯示台灣「罷免政治」的侷限性。雖然罷免制度本意在於強化選民監督機制,但在政黨動員高度化的情況下,往往淪為政黨對抗的延伸。藍營在傳統優勢選區靠組織盤與在地深耕抵禦罷免,而罷團則因資源與戰略不足難以突破,最終反而助長藍營的凝聚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罷免連番受挫,不僅影響了罷團士氣,也可能使支持罷免的潛在選民陷入「沉默螺旋」,未來再推動罷免的能量恐更加分散。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