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台泥(1101)5日正式發布最新中英文永續報告書,並首度推出《公正轉型報告》,標誌著自2024年5月宣布轉型為集團控股公司以來,首次整合全球事業體的永續行動與ESG績效。報告涵蓋台灣、中國大陸、土耳其、歐洲、非洲及美澳等14個主力市場,顯示台泥跨越11項產業的多元永續布局。
為了讓投融資機構與研究單位能快速掌握龐雜資訊,台泥同步推出「TCC AI 導讀機器人」,整合年報、永續報告與各類主題式報告,提供精準查找功能,顯著提升資訊檢索效率。台泥表示,第一階段優先邀請金融機構使用,未來將逐步開放更多利害關係人組織,並透過動態電子書與影音互動,提高報告的可讀性與沉浸體驗。
在低碳轉型方面,台泥持續依循 SBT 1.5°C 路徑落實減碳。2024年,總碳排量較去年下降4%,範疇一碳排強度(net)降至619公斤CO2e/噸膠結材料,顯示減碳成效明顯。同時,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持續上升,永續產品營收比重已提升至57%,突顯永續經營與商業績效並行的可能性。
首度發布的《公正轉型報告》更聚焦於「人本永續」,揭露低碳轉型過程中如何兼顧員工、社區與供應鏈夥伴權益。報告列舉具體案例,包括花蓮和平工業區推動「減碳生活親子存摺」,以及中國大陸廠區協助員工轉型為無人礦卡司機。台泥強調,轉型不只是環境行動,更要建立信任,確保每位利害關係人在企業變革中都被照顧。
台泥的舉措不僅是環境減碳的行動,也代表企業永續思維從「單純碳排管理」升級到「社會共榮」層面。AI導讀工具的推出,也象徵資訊透明化與數位化管理已成永續發展新標準。對投資機構而言,這意味著更快速掌握ESG表現、提升決策效率。
然而,報告能否真正落地,仍取決於日常營運的執行力與外部監督。若企業只是以報告形式宣示永續,而缺乏持續監測與改善,仍可能淪為「表面永續」。因此,數據、行動與監督三者缺一不可,才能真正展現企業韌性與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