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美國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正捲入美中科技戰的核心風暴。執行長黃仁勳對中國要求國內科技大廠停止採購輝達晶片的舉動直言「失望」,強調科技應突破國界限制,不應被地緣政治所綁架。
黃仁勳日前隨同美國總統川普訪問英國,並與微軟執行長納德拉等業界領袖同台出席活動。他在場合上表示,全球進步並非「零和遊戲」,「中國也應該擁有使用尖端技術的機會」。此言凸顯他對自由市場的堅定立場,同時也暗示過度設限恐將阻礙AI產業的發展。
然而,北京方面卻採取了更嚴厲的立場。中國國家網信辦近期要求包括 DeepSeek、騰訊與阿里巴巴在內的龍頭科技公司,全面停止採用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輝達晶片。消息傳出後,輝達股價盤前一度下跌逾1%。
事實上,美國政府先前曾禁止輝達對華銷售最先進的AI晶片,但川普今年7月出乎意料地解除禁令,並強制規定輝達需將在華營收的15%繳回美國國庫,創下前所未見的跨國科技協議。與此同時,中國市場監管總局更於9月15日指控輝達違反《反壟斷法》,卻未進一步公開細節。分析普遍認為,此舉反映中國正加快自研AI晶片的腳步,以削弱美國的技術壟斷地位。
面對這場科技戰升溫,黃仁勳依舊選擇「進攻」而非退縮。他宣布輝達將加碼投資英國,為英格蘭東北部的「星門(Stargate)」資料中心提供晶片,該計畫由 OpenAI、Arm 與 NScale 共同推進,並納入美英科技合作架構。這不僅是輝達強化歐洲布局的重要一步,也向外界傳達「即便遭遇挑戰,仍會持續拓展全球市場」的訊號。
輝達正站在全球AI產業鏈與地緣政治博弈的交叉點。一方面,中國明顯不願長期依賴美國供應鏈,正在全力推動晶片自主化;另一方面,川普政府則以「技術換取財政回饋」的方式,試圖確保美國在AI競爭中的優勢。
黃仁勳的言論或許反映業界的無奈:科技創新的本質是普惠與進步,但在大國角力下,企業難免淪為棋子。未來,輝達在中國的市場能否保住,將成為AI產業全球化能否持續的關鍵指標。
《中華雲新聞網》提醒讀者:本文僅供資訊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風險請自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