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永續中山大學突破性研究:颱風助海洋吸碳5倍增效 人工湧升流可減緩全球暖化

中山大學突破性研究:颱風助海洋吸碳5倍增效 人工湧升流可減緩全球暖化

圖 /Google Maps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在氣候變遷的背景下,颱風往往帶來災難,但高雄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的研究團隊發現,這些極端氣候現象,也能在某些情況下成為解決全球暖化的契機。他們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颱風引發的海洋湧升流現象,不僅能夠攪動海洋深層的營養鹽上升到表層,還能極大地促進浮游植物的生長,加速光合作用,這樣的過程能夠有效地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為海洋碳吸收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增效方式。

在這項研究中,該團隊將一台重達60公斤的高精度質譜儀帶上研究船,深入東海進行實地調查。他們利用精密的海水抽取系統,定期測量海水中氧氣濃度的變化,進而估算出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研究表明,颱風引發的湧升流能夠將海洋底層富含的營養鹽快速帶到表層,這不僅促進了浮游植物的繁殖,還大大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這一過程使得海洋在短期內能夠大量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吸碳效益增幅高達五倍。

人工湧升流:減緩暖化的新思路

該團隊也提出了有關人工湧升流的實驗構想,旨在模擬颱風帶來的湧升流效應,並進一步探索如何將這一自然過程應用於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該構想包括在海洋中設置人工裝置,模擬打氣系統,通過調節流速和電壓,使海水中的營養鹽能夠更高效地上升到表層,從而提高海洋的碳吸收效率。這一創新方法的實施,無疑為應對全球氣候變遷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尤其是在人類日益面臨碳排放難題的當下。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黃蔚人指出,人工湧升流的實現需要更多的科學研究與實驗支持。他說:“未來我們將根據湧升流的實際效果,進一步調整抽水深度及選擇最有效的實驗地點,為氣候變遷應對提供科學依據。”

未來展望:海洋科技的革命性突破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峻,海洋碳吸收技術無疑成為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這一新型的人工湧升流概念,如果能夠在未來的研究中取得成功,將為應對全球暖化提供一個革命性的突破。儘管目前這項技術仍處於實驗階段,但科學家們對它的前景充滿信心,並將其視為減緩地球暖化的潛力方案之一。

這項研究不僅展示了自然界和科技結合的巨大潛力,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如何利用自然力量來對抗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遷。期待未來這些創新的科學理念能夠早日開花結果,成為全球氣候行動中的一部分。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