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南韓釜山昨日上演備受矚目的「川習會」。然而,儘管外界原以為台灣議題將成為焦點之一,整場會談卻出人意料地完全避而不談。對此,總統府低調回應「樂見美中領袖展開直接溝通」,並強調台灣與美方「聯繫密切、合作持續」,將與美方共同維護印太與台海的區域和平與穩定。
在美中緊繃關係中,能「坐下來談」本身已是一種訊號。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指出,美中領袖能夠交流本身就是正面發展,有助於降低誤判與衝突風險。
隨團的我方APEC代表團成員則直言:「美中能碰面,對台灣來說就少了一些不確定感。」他進一步分析,從整場會談來看,美方未讓北京設定議題,這意味著「中國企圖將台灣議題放上談判桌的企圖並未得逞」。
美國總統川普在會後也多次重申:「沒有談到台灣。」這句話,對台灣而言,是一種穩定訊號。代表團成員分析,美方立場清晰一致,從川普到國務卿魯比歐,對台政策的基調並無改變,也與台方的預期相符。
「美國的政策向來是說到做到。」一位外交圈人士指出,川普第二任政府在對台政策的「說」與「做」之間仍保持一致,預料現有政策路線將延續下去。這樣的延續性,對在地緊張氛圍中的台灣而言,是一種「穩定但不能鬆懈」的現實。
同日,在南韓慶州舉行的APEC雙部長會議中,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也透露,會議期間與美國副貿易代表史威哲(Jayme White)有互動,但基於互信原則,雙方並未公開談話內容。她僅表示,台美在經貿合作上「溝通順暢,信任堅固」。
川習會的「避談台灣」,從外交層面來看,或許是一種「冷靜的戰略」。北京想主導議題,美國則選擇不跟進,這種沈默本身就是訊息:台灣不是可以被「交換」或「討論」的籌碼。
對台灣而言,這場未被提起的對話,反而顯示出台美之間的默契與節奏。台北清楚,美中之間的每一次接觸,既是風險也是機會。穩定,不代表安全;未談,不代表無事。而在這場大國棋局中,台灣正以「可預測的夥伴」角色,維持著脆弱卻關鍵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