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國際蕭美琴布魯塞爾破冰演說 台灣首次登上歐洲議會講台 呼籲「強大台灣 才能帶來穩定世界」

蕭美琴布魯塞爾破冰演說 台灣首次登上歐洲議會講台 呼籲「強大台灣 才能帶來穩定世界」

圖 /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IPAC) X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布魯塞爾的秋夜,迎來一場歷史性的外交時刻。副總統蕭美琴於比利時時間7日晚間,在歐洲議會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2025年峰會,並以主題演說向全球百餘名國會議員發聲,這是台灣政府高層首度在外國國會發表正式演講,象徵著台灣外交在國際民主陣營中再度跨出關鍵一步。

蕭美琴以「Taiwan: A Trusted Partner in a Volatile World(動盪世界中的可靠夥伴)」為題發表演說,呼籲國際社會團結對抗威權擴張,並強調:「更強大的台灣,意味著更穩定的印太地區;而穩定的印太地區,將帶來更安全的世界。

這場演說不僅讓台灣聲音首度在歐洲議會回蕩,也再次凸顯出台灣在地緣政治動盪中,如何以民主價值站上國際舞台的核心位置。

「民主不是演算法決定的真理」 蕭美琴:台灣在壓力下建立民主

蕭美琴在演講中,語氣堅定卻充滿溫度。她指出,台灣是一個多元社會,重視對話與責任政府,也相信真理不是由演算法或獨裁者決定,而是建立在法治與自由之上。

她說,歐洲在戰火中捍衛自由,而台灣則在壓力下建立民主。「我們的民主不完美,但開放且透明;它不要求對強權忠誠,而是忠於法律與人民。」

蕭美琴強調,民主的價值在於「不懼批評、不怕透明」,正是這種力量,讓台灣在威權陰影下依舊堅守信念,也讓世界看見亞洲的另一種可能。

呼籲國際合作:以民主為基礎的夥伴關係不是「恩惠」,而是「責任」

蕭美琴在峰會上指出,這次的IPAC會議不只是歐洲論壇,而是一次「全球時刻」。她提到,當今的開放社會正面臨共同挑戰從軍事脅迫、灰色地帶壓力、網路攻擊到假訊息操控,這些威脅的背後,往往是「國家級行為者」刻意操弄民主分裂的結果。

她明確點出:「我們不是在爭奪霸權,而是在爭取一個以和平與合作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針對中國日益升高的軍事與安全壓力,蕭美琴強調,台灣持續提升國防投資,預計2030年前國防預算將達GDP的5%,同時也在建立「全社會防衛韌性」(Total Defense Resilience),從網路防禦到公民應變,讓防衛不只是軍事責任,更是全民共識。

「台灣不是受害者,是國際穩定的力量」 三大角色凸顯戰略價值

蕭美琴在演講中,以三大面向闡述「為何台灣對世界重要」

1️⃣ 台灣是亞洲民主的典範。
她說,台灣證明民主制度能在亞洲成功運作,即使面對威權壓力,仍持續舉行自由選舉、捍衛言論自由與多元社會。

2️⃣ 台灣是全球經濟鏈的關鍵環節。
從半導體到醫療設備,台灣製造的晶片是全球運轉的核心引擎。「世界需要台灣,不只是因為科技,更因為信任與穩定。」

3️⃣ 台灣是良善力量的實踐者。
雖被排除於國際組織之外,台灣依舊在公共衛生、人道救援與永續發展上盡一己之力。「即使沒有談判桌的席位,我們仍堅持以國際標準自我要求。」

她總結道:「台灣的重要性,不在於被威脅,而在於我們能讓國際體系更完整、更堅韌。

深化四大合作領域 呼籲「夥伴共榮,而非依附」

蕭美琴並提出四大合作方向,呼籲全球民主夥伴與台灣深化連結:

  • 貿易與科技創新

  • 全社會防衛韌性

  • 全球包容與人權推進

  • 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

她強調,國際社會支持台灣不是施予援助,而是一種共榮夥伴關係。
台灣不僅捍衛所擁有的,也在打造未來的希望樣貌,一個更有力量、更團結、更自由的社會。

外交觀察:從「挺台之夜」到歐洲議會講台 台灣外交完成質變

這場「無預警」的突破性演講,其實醞釀已久。據了解,蕭美琴此次應IPAC歐洲共同主席萊克斯曼(Miriam Lexmann)與庫塔(Bernard Guetta)邀請出席,外交部長林佳龍全程陪同。

台灣今年8月才在台北舉辦「挺台灣自由之夜」國際晚宴,當時同樣由蕭美琴主持歡迎致詞。如今短短三個月後,她親自站上歐洲議會講台,象徵著台灣外交從「被邀請」走向「主動發聲」的質變

外交學者分析,這場演說不僅是民主外交的象徵,更是「歐洲認同台灣」的轉折點。在中歐關係逐漸緊張的氛圍下,蕭美琴以理性而溫和的語言,傳遞出台灣作為民主夥伴的成熟與穩定形象,這正是國際信任的基礎。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