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南台灣今(10)日下午驚傳強震,高雄甲仙地區在13時發生芮氏規模5.3地震,震源深度僅7.8公里,屬於典型淺層地震,劇烈搖晃讓嘉義、台南、高雄一帶民眾明顯有感,不少人紛紛上網回報「天花板晃個不停」、「手機警報響了好幾次」,瞬間掀起一陣驚呼。
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震央位於高雄市政府北北東方約72公里(高雄甲仙區),最大震度出現在嘉義縣大埔、高雄市桃源及台南市楠西地區,達4級。由於震源極淺,地震能量集中釋放,導致體感震度更為明顯。
板塊推擠能量釋放 氣象署:未來恐仍有規模4.5至5餘震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接受中央社訪問指出,甲仙一帶是菲律賓海板塊往北擠壓、歐亞板塊往東推進的交界區,地殼結構極為複雜,是台灣地震活動最頻繁的地帶之一。他提醒,這起地震雖屬中等規模,但因為深度僅7.8公里,「是典型的淺層構造地震」,接下來仍有可能出現規模4.5至5之間的餘震。
吳健富補充,今年1月嘉義大埔也曾發生規模6.4地震,震源深度9.7公里、最大震度6弱,本次震央與該區距離不遠,目前正調查兩次地震是否屬於同一斷層帶活動。他強調:「甲仙、高雄桃源地區的地層構造錯綜,地震多為淺層事件,因此每一次活動都可能被明顯感受到,後續仍需持續觀察。」
各地震度分布出爐 南部最明顯、中部略有感
本次地震各地震度如下:
-
嘉義縣:最大震度4級(大埔)
-
高雄市:最大震度4級(桃源)
-
台南市:最大震度4級(楠西)
-
嘉義市、屏東縣、雲林縣、花蓮縣:3級
-
台東縣、南投縣、彰化縣、臺中市、澎湖縣:2級
-
苗栗縣:1級
有民眾在社群留言表示,嘉義與台南部分地區「整棟樓搖晃約5秒」,高雄山區甚至傳出「門窗狂響」,所幸目前尚未傳出重大災情。
地震不斷 防災觀念再提醒:趴下、掩護、穩住
氣象署提醒,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每一次地震都可能是能量重新釋放的過程,呼籲民眾平時務必落實防震三守則:
1️⃣ 趴下(Drop):立即降低重心,避免被震倒。
2️⃣ 掩護(Cover):用雙手或物品保護頭頸,迅速躲入堅固桌下或牆角。
3️⃣ 穩住(Hold on):雙膝著地、緊握桌腳或支撐物,避免地震時滑動。
若在戶外,請遠離電線桿、玻璃帷幕或大型招牌;開車族則應緊握方向盤、減速靠邊停車,切勿急煞。
斷層活躍期將延續?南台灣地震熱點成關鍵觀察區
從嘉義大埔、台南楠西到高雄甲仙,短短10個月內接連出現規模5以上地震,專家指出,這條橫貫南台灣的「甲仙斷層系統」極可能進入活躍期。此帶屬板塊交會邊緣區域,地殼壓力長期累積,一旦能量釋放,往往造成連鎖餘震與地表微位移現象。
地震學者提醒,氣候變遷導致地下水變化與地殼應力重新分布,也可能影響活動斷層的觸發頻率。因此,未來數週,南台灣居民仍應提高警覺,防範可能的餘震與山區落石、邊坡滑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