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永續電商碳排衝9.3%!PChome、momo、蝦皮掀綠色革命 網購也能很永續

電商碳排衝9.3%!PChome、momo、蝦皮掀綠色革命 網購也能很永續

圖 /depositphotos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每一次點擊「結帳」鍵,除了帶來購物的快感,也悄悄推高全球的碳排曲線。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024年報告,全球電商產業的碳排放占比已達9.3%,幾乎逼近整個航空業的總量。從包裝、物流到能源消耗,這場無聲的排放戰,正考驗著企業的永續誠意。

在雙11與黑色購物節等促銷熱潮前夕,觀察台灣主要電商平台的行動足跡,發現這場「綠色革命」早已悄悄展開,從PChome、momo到蝦皮購物,乃至韓系新勢力Coupang酷澎,各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讓「買東西」不再只是消費,而是一場日常減碳實驗。

包材減量的第一槍:從政策到行動,塑膠不再是理所當然

隨著線上購物規模擴大,台灣的網購包裝量也跟著暴增。環境部統計顯示,2021年台灣網路零售業銷售額達4303億元,創下新高,但同時也產生了超過2.2億個包裝、約5萬公噸廢棄物

為應對這股環境壓力,政府於2019年啟動「網購包裝減量指引」,到2022年,平均每件包裹重量已下降超過20%。去年更進一步明訂,包材不得使用PVC塑膠、紙箱須含九成以上再生紙、塑膠包材需摻25%以上再生料。對於中大型業者,則要求提出年度減量報告與成效追蹤。這套制度,成了電商平台競逐「綠色品牌力」的催化劑。

PChome:從紙箱到車隊的「全面綠化」

老字號電商PChome最早響應減塑政策,自2019年起提報包裝減量計畫。根據其2024永續報告書,塑膠包材再生料比例已達30%,紙箱回收紙含量超過九成。此外,「原箱出貨」比例達8%,減少了大量二次包裝。

然而,PChome的減碳挑戰不只在包材。隨著林口A7智慧物流中心啟用,用電需求明顯上升。公司同步導入LED節能照明、綠色物流車隊與電動機車,以平衡倉儲用電成長。自推出「綠色購物計畫」以來,PChome已將綠色思維延伸至商品、運輸與電子化服務,成為全台首家獲得環境部「碳標籤」認證的大型綜合電商

momo:循環經濟的標竿玩家

富邦媒體科技旗下的momo,在ESG實踐上則走出另一條路,讓物流「循環」起來。根據其2024永續報告書,momo的循環袋回收率已達21.4%,循環箱出貨年成長18%。這些包裝不只透過7-ELEVEN與慈濟環保站回收,更建立「跨倉集中到貨」機制,讓碳排減量超過230公噸。

同時,momo也推動「綠活會員」制度,讓消費者能主動選擇綠色配送與循環包裝。目前會員已逼近70萬人,並可透過「減碳儀表板」追蹤個人碳足跡。南區物流中心啟用後,momo在北中南三地部署太陽能系統,2024年總發電量超過207萬度電,朝自發自用的能源轉型邁進。

蝦皮購物:從「無包裝」出貨到店到店循環

蝦皮自2020年開設自營店到店門市後,逐步形成回收網絡。2022年推出「店到店循環包裝」後,獲得不錯反響。今年10月更進一步推出「環保無包裝」物流選項,讓賣家可直接出貨、不用再逐筆包裝訂單。此舉預計可減少4,000多公噸碳排放,並大幅節省人力與膠帶使用。

蝦皮強調,未來將開放更多賣家加入,目標讓「不包裝」成為新常態。

酷澎:從韓國經驗輸入「低碳物流」模式

韓國電商巨頭Coupang(酷澎)近年積極在台擴張,憑藉其「火箭速配」優勢,在速度之外,也將綠色物流視為競爭核心。酷澎指出,85%的火箭速配訂單不再使用額外紙箱,配送紙箱中回收材料占比達95%,且2/3來自台灣本地。

目前酷澎正在評估導入可清洗、防塵、防水的塑膠循環箱,以取代一次性包裝。同時也計畫仿效韓國,在台設置電動車物流中心。

電商綠化 不只是減碳 而是「新信任經濟」

從包材回收到物流電動化,台灣電商的綠色轉型正在形成產業共識。不過,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讓消費者願意為永續行為「按下結帳鍵」。對企業而言,減碳不再只是法規壓力,而是一場品牌信任的再建工程。當平台能清楚呈現「你的這一單少了多少碳排」,購物行為也從滿足慾望,變成參與永續的具體行動。

環境永續不只是企業責任,更是一場全民的生活選擇。在追求折扣的同時,也該問問自己,我們的快遞包裹,是否也能帶著對地球的溫柔?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